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通过“乒乓外交”打破冰点,重建友好关系。这一历史性举动也作为重要事件被载入史册,小小银球作为两国文化的缩影与代表推动了国际局势的改变,甚至对全球也产生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的典范。时至21世纪,与乒乓球一样,中国在“厕所革命”如火如荼的推进过程中将迎来与他国“厕所外交”的新契机。
我国的厕所问题历来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全国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两管五改”中就包括农村改厕。国务院在1992年下达《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将普遍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列入“九十年代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目标”。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2103万户。从2015年起,我国的“厕所革命”从乡村又扩展到旅游系统,在各大旅游景区展开了一场“厕所革命”。到2015年初,中国国家旅游局制定《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2015年到2017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5.7万座。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厕所革命”3年行动计划。直至2017年11月,国家旅游局再一次制定《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对我国的厕所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也提出了: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重要指示。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厕所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旅游领域,不断改变着国民的如厕习惯、如厕环境。

我国在“厕所革命”中的大有作为,不仅改变了本国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引起别国的重视。一如日本,在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 周年,以及《中日长期贸易协定》签订40 周年和《中日投资保护协定》签订30 周年的今年,它抓住“厕所革命”这一新机遇,作出了与我国进行“厕所外交”的提议。抛开政治目的来说,日本在“厕所革命”上的建树还是值得肯定与参考。它们不仅专门设立了“日本厕所日”,而且每年还会举行一次“最佳厕所”评选,对厕所的文化及环境创新进行综合考评。日本厕所研究所会长加藤笃在2018 西安·世界厕所工作大会上说:“日本一直是对厕所非常重视,对于建造厕所的人、爱护厕所环境的人,还有积极促进‘厕所革命’的人,都尽可能地去表彰和奖励。”
此次,日本提出与我国进行“厕所外交”,无非是希望借此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创造机遇,以强化中日合作。而对我国来说,也可以趁此机会借鉴日本在厕所文化创建上的经验,更好地创造厕所文明和厕所管理机制。
可见,与“乒乓外交”异曲同工,“厕所外交”是21世纪中国展示给全球的一张新面孔。一方面,中国在“厕所革命”中作出的多种政策指导与现实举措,给其他国家树立了厕所改造的模板和标准,有利于相互吸收借鉴,深化友好合作,符合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国际交往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在“厕所革命”中不断研发和涌现的新式厕所产品,满足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需求,一改从前国人疯抢国外马桶的局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前来采购中国新式厕所,大显“中国制造”的威力。而在众多新式厕所队伍中,由浙江佳净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智能无水生态洁厕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先和标杆,可谓是“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可以成为“厕所外交”中的代表性产品。

佳净洁在智能无水生态洁厕领域的研究历史长达十余年之久,目前公司产品与技术经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5个专家(其中2个是院士)鉴定,达到“国内首创、国内领先”水平。由佳净洁生产制造的这款智能无水生态洁厕拥有诸多显著优势,包括无基建、无排放、无臭味、无用水、无污染。它突破了传统概念,在源头上对大小便进行分离,应用微生物降解原理,将粪尿等排泄物处理成为固态及液态有机肥,实现对环境无污染、节约水资源、改善土壤结构等目的,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农业的策略。此款智能无水生态洁厕一经面世,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多次专题报道,可见这款产品的魅力之大、价值之高。佳净洁智能无水生态洁厕已在浙江余姚市、福建厦门市、山东济南市陆续投放试点厕所,还与江苏南通、新疆乌鲁木齐、河北唐山、湖北武汉等多个城市达成合作意向,强有力地占据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前有印度FIE公司与佳净洁的签约,将智能无水生态洁厕引入中东市场;后有斯里兰卡等南亚市场的进一步开拓,还有钛合金亚洲区联合基金的现场参观考察,都预示着佳净洁在国际市场上将占有一席之地。从公司层面来说,这是佳净洁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借由佳净洁智能无水生态洁厕产品开展的国际友好交流,即“厕所外交”。

通过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吸引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上的合作,既是打破与日本等别国壁垒的新桥梁,也是与印度等中东国家继续深入建立友好关系的新渠道。佳净洁智能无水生态洁厕可与当年的国球媲美,可成为外交手段的新宠。